首页 > 参军入伍 > 正文
参军入伍
【强军战歌嘹亮】我是中印边疆好卫士:驻守班公湖,祖国领土寸土不让
发布日期:2020-07-02     浏览次数:

开栏语:从南洋公学建立之时学生在战火纷飞中参军参干保家卫国,到抗战时期踊跃从军参战,强军报国一直是交通大学的光荣传统。近年来,一批批西安交通大学的优秀学子以“爱国奋斗”的西迁精神为指引,携笔从戎、奔赴军营,在祖国各地军营建功立业,谱写青春辉煌篇章。即日起,新闻网开设【强军战歌嘹亮】栏目,多角度呈现交大参军入伍学生的部队军营生活、参军感悟、返校蜕变等,展现交大人将爱国之心化作报国之行的家国情怀。

巴尔成·巴瓦阿,蒙古族,新疆阿勒泰人,曾服役于阿里军分区某部队,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,荣获优秀义务兵一次,嘉奖两次,2018年9月退伍,现就读于新能源71班。

“请把我送到一线!”

2016年,我参军入伍。经历了三个月的摸爬滚打,新兵连结束,军衔加身。从此,铮铮誓言常常回响在耳畔:“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服从命令,严守纪律,英勇顽强,不怕牺牲,苦练杀敌本领,时刻准备战斗,绝不叛离军队,誓死保卫祖国。”然而,直到一年之后,当我身穿戎装驻守西藏阿里中印边境的时候,我才真正理解誓言里所蕴含的信仰和使命的重量。

2017年,因部队编制体制改革,为响应部队号召,怀着满腔热血,我从新疆和田地区某步兵团来到了西藏阿里地区服役。“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”“祖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”“驻守边防,就要保证祖国领土寸土不让”……战士们嘹亮的口号不断响起,在西藏阿里,在“世界屋脊的屋脊”,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,在中印边境“阿克赛钦”,我经历了军旅生涯最为难忘的一段时光。

最初我在机械化步兵营,由于学历优势,我被借调至团部机关。我只能待在后方,没有机会冲锋一线。但我下定决心,主动向部队申请:“请把我送到一线去!我要冲在最前面!我可以利用我的英语口语基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优势,给一线的连长指导员和首长们做一个翻译!”就这样我来到了班公湖地区。

班公湖:祖国的第一道屏障

班公湖,藏语意为:长脖子的黑天鹅。班公湖是阿里地区的国际湖泊,海拔4300米左右。初见时,目之所及之处,山脉连着山脉一望无际,巍巍山巅的积雪终年不化,云岚在山脉之间嬉戏升腾,大大小小的蓝色湖泊点缀其间,国道犹如天梯一般蜿蜒在高山之中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无双美景,而对一名军人来说,守护万里河山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信仰。

受制于高原地区的环境因素,班公湖地区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,风力常年7—8级,年平均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,一年好像只有冬天这一个季节。特别是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5月,班公湖地区开始封山。封山的9个月时间里,与我们朝夕相伴的只有无尽的风雪。我所在连队管辖的哨所海拔5100米左右,是整个阿里地区海拔最高的一个哨所。哨所场地不足篮球场大小,我跟战友们生活、工作都在活动板房里。板房前常年放两个大水桶,是我们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。哨所不通电,更没有手机信号,电力资源来自于太阳能电池板。恶劣的自然环境在我们的身体上留下了独有的高原印记。由于缺乏新鲜蔬菜水果,我的指甲凹陷脱落,脱发严重,嘴唇长期干瘪缺水。为应对高原反应,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常备丹参滴丸、红景天等药品。长期在阿里服役的老班长们看到我们新兵仍然很不放心,总是叮嘱我们不要让耳洞进风,洗头不要太频繁。

边境线的驻边生活更是孤独,但从未有人抱怨,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,只因为心中有“驻守边防,寸土不让”的信念。我跟战友们一直很乐观,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,如果没有自我疏导能力,很难长期驻守祖国的第一道屏障。在哨所,我们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是战友们自发组织的体能训练,出出汗总比白天兵看兵、晚上数星星有意思的多。

身前是山重山,背后是万家眠

高原反应、崎岖山路、全副武装的装备,让巡逻成了对大家体能的极限考验。每次巡逻,我们要在“之”字形的班公湖畔山路上经过54道弯。冰天雪地里,顶着强风,我们坚持巡逻。因为我知道,我的身躯就是祖国行走的界碑,挺胸抬头以军人身姿向世人宣告:我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。边境巡逻,我一年下来参加不少于50次,无一缺勤,直到退伍前几天,我仍然坚持参加最后一次巡逻。

时至今日,我已退役两年。回想起当年参军的原因,很简单:想通过参军减轻妈妈的负担。当兵后悔两年,不当兵后悔一辈子。我的战友们在高寒缺氧,在寸草不生的生命禁区,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。我多么想,同我的战友们并肩作战,做祖国的眼睛,守护脚下的这片河山。因为,驻守边防,祖国领土绝对寸土不让。